-
10-17
“黄河流域中小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佳县召开
10月16日,由陕西历史博物馆主办,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承办,陕西省博物馆协会协办的“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流域中小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榆林市佳县召开,陕西历史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侯宁彬和佳县县委书记姬跃飞分别致辞,专家学者进行主题发言。
-
01-01
11位院士出席在西安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高端论坛
9月18日上午,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五周年之际,由长安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联合承办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高端论坛在陕西西安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安芷生、张国伟、周卫健、傅伯杰、倪晋仁、彭建兵、黄建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汤中立、王浩、彭苏萍、刘加平,全国勘察设计大师化建新、刘文连、张炜、徐张建、郑建国、刘厚健、孟祥连等相关领域50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本次论坛,陕西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水利厅、科学技术协会、林业局、测绘地理信息局等单位领导莅临指导,论坛由长安大学副校长陈建勋主持。
-
01-01
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 ——“博物馆国际传播能力提升培训班”学习分享
8月27日—31日,在西安举办了一期为期4天,由中国博物馆协会区域博物馆专委会和陕西省博物馆协会主办,陕西历史博物馆和陕西省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委会承办的有深度、有高度的“博物馆国际传播能力提升培训班”。来自全国各地80余名专家学者、学员汇聚一堂,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也有幸收到邀请并参与此次学习。
8月27日—31日,在西安举办了一期为期4天,由中国博物馆协会区域博物馆专委会和陕西省博物馆协会主办,陕西历史博物馆和陕西省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委会承办的有深度、有高度的“博物馆国际传播能力提升培训班”。来自全国各地80余名专家学者、学员汇聚一堂,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也有幸收到邀请并参与此次学习。
此次培训班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学习、交流,为我国博物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埋下一颗种子,为进一步激发博物馆的文化创新活力指明了方向,为利用博物馆文化力量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出方案与不竭动力。
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以《博物馆人是文化外交家》为题,高屋建瓴地指出,要树立并丰富文化外交框架下的“博物馆外交”理念,发挥好博物馆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积极作用;理事长也明确了博物馆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新使命和新任务,指出博物馆要通过携手策展、互设展厅,重视研究发掘文化遗产的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内涵价值,创造性规划、创新性推动博物馆国际交流合作,增强博物馆的国际传播能力。
国家文物局交流合作司、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办公室副司长(副主任)朱晔从文化遗产国际交流合作的顶层设计、文化遗产国际交流合作的总体情况以及做好新时代文化遗产国际交流合作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解读;告诉我们新形势下文物展览合作一定要把握办展方向、提升办展话语权、同时注意防范化解安全风险。
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二级教授季晓芬以《融合与再创造:传播中艺术博物馆的新实践》为题,强调博物馆应国内国际同步发展,由之前的单一保存属性正在转型成为面向市场、面向大众;更应该在国家文物局领导下展览先行、相互融合、努力创新,通过展览吸引游客、引起游客共鸣进而让大众留下深刻的记忆,方能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瑾教导我们“人人都是传播者”,每一位博物馆人都应该拥有一双慧眼,拥有识别“科学理性价值观”的能力。“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每个博物馆都要做好自己,保护好本土文物,讲好本土故事。各在其位,其责自担,实现价值自洽!
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杨红英用《博物馆翻译与国际传播》点出了大多数博物馆的短板与痛点,更讲解了具体翻译办法与翻译中的注意事项;上海博物馆文化交流办公室副主任徐立艺以“博物馆奇妙夜”为例告诉我们博物馆需要自己掌握话语权,就必须从话术、策划、布展等多方面主动出击。
博物馆是友谊的使者,讲好中故事、塑造国家形象离不开专业的研究与坚定的责任心,内容为王、专业至上,望各位同仁低头赶路的同时也不忘仰望星空,为观众呈现更多元化的文化遗产,用博物馆不朽的经典展现其独有的热情与力量,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