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01
黄河之魂,文创之光——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文创产品(一)
在浩瀚的华夏大地上,黄河如一条巨龙蜿蜒前行,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兴衰更替与文明发展。如今,在这条古老河流的滋养下,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探寻黄河文化的一扇窗口。近日,我馆迎来了一项令人瞩目的创新——文创产品正式亮相,诚邀广大游客共赴一场文化盛宴。
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不仅展示了黄河文化的深厚底蕴,还通过汇聚九省的文创产品,并融入了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文创产品,为游客提供了一站式的文化盛宴。游客们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并购买九省文创产品,扩展九省黄河文化知识,对母亲河更加深入的了解。
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以“讲好黄河地名故事,传承黄河历史文化,延续中华文化文脉”为策展理念。在文创产品开发方面,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独具匠心,将九省的文创产品齐聚一馆,供游客观赏和购买。这些文创产品不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还融入了现代设计元素,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博物馆将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经典文创产品也引入其中,如鸳鸯莲瓣纹金碗、赤金走龙香插、彩绘雁鱼铜灯、杜虎符抱枕等主题的文创商品,让游客在欣赏黄河文化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陕西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文创产品介绍
「陕西历史博物馆」
鸳鸯莲瓣纹金碗
电影《长安三万里》引爆暑期档
影片中李白手持金碗
吟诵《将进酒》的豪放名场面
让很多人印象深刻
今年央视春晚
这只“金碗”惊艳亮相今年暑假
热播剧《唐朝诡事录之西行》
这只金碗再度现身!
出现在一场精彩的“斗宝”桥段中
它的原型其实是陕西历史博物馆
镇馆之宝“鸳鸯莲瓣纹金碗”
金饭碗
外观设计精巧细致
通体呈现出高贵的金色光泽
碗壁内外均雕刻着
层次分明的莲花瓣纹
上层花瓣间嵌刻着各种异兽花草
整体造型饱满丰盈
既体现了唐代皇家的庄重大气
又充满了艺术美感
赤金走龙香插
彩绘雁鱼铜灯
这件灯整体为一只大雁回首衔鱼的造型,因此称为雁鱼灯。
雁鱼灯由衔鱼的雁首、雁身、
灯罩和灯盘四部分组成,
每部分均可拆卸清洗。
雁首和雁颈中空与雁身相通,
为灯的导烟管,
雁腹内盛清水,
燃烧的油烟由鱼腹经
雁颈烟管溶入雁腹水中,
从而减少油烟对室内的污染
烟对室内的污染,
十分“智能环保”。
-彩绘雁鱼铜灯冰箱贴-
青釉提梁倒灌壶毛绒玩具
青釉提梁倒灌壶毛绒玩具,采用优质材料制作,手感柔软舒适,造型独特,寓意吉祥,适合送给亲朋好友,传递着美好的祝福和传统文化的韵味。
杜虎符抱枕
杜虎符抱枕,
它的文物原型就是杜虎符。
这件四多十年前发现小小铜虎符,
由于入选中央电视台的“国家宝藏”节目,
也就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文物。
▲杜虎符抱枕
杜虎符,现存左半符,虎作走形 , 长 9.5厘米、高4.4厘米、厚 0.7 厘米,正面突起如浮雕,背面有槽,颈上有一小孔,以榫卯结构扣合。
虎身用错金工艺镶有小篆铭文9行40 字,内容为“兵甲之符,右才( 在 ) 君,左在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母 ( 毋 ) 会符,行殴 ( 也 )。”这段铭文的意思为:调兵之符,右半存于君王处,左半在杜地的军事长官手中,凡调兵超过五十人,杜地将军的左符须与君王的右符契合并勘验无误,才能行动。但如果遇到需点燃烽火报警的紧急情况,不必合验兵符即可行动。从铭文看,这件虎符被掌握在杜地的军事长官手中。虽历经两千多年,但仍光彩熠熠。
那什么是错金工艺呢?
错金工艺就是在器物表面刻出沟槽,
文字槽外小内大,
以同样宽度的金线、金丝、
金片等按纹样镶嵌其中
随后磨光表面的工艺。
之所以叫杜虎符是因为它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兵甲之符,专门用作调遣杜县一地的兵将,右半在君王之手,左半存于杜县军事长官。杜,即周代的杜伯国,秦武公十一年(前687)成为秦国的杜县,在距虎符出土地北沈家桥村约两公里处,今位于西安市长安区一带。
杜虎符也是目前所知时代最早、铭文字数最多的一件秦国虎符,其造型生动,错金浑厚,精湛工艺,铭文谨严遒劲,书体转角周正,符合小篆体书法的演变发展规律,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文物瑰宝。
文创抱枕的设计有些奇怪——眼睛部分是空出来的,嘴巴部分却用金色填充,要本情报员设计的话,直接节省材料,把嘴巴部分也空出来,而且抱枕线条也比较抽象,这可能与当时设计师的设计思路相关。但是抱枕身上的铭文非常写实,还原了文物本体,手感也很舒服,性价比还是比较高的。感兴趣的友友可以买回来康康!
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不仅展示了黄河文化的深厚底蕴,还通过汇聚九省的文创产品,融入了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精华,为游客提供了一次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体验。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领略到黄河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还能感受到九省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以及陕西历史文化的独特风采。让我们一同走进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