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23
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讲解员:在时光长河中打捞文明的诉说者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裹挟着华夏文明的基因奔腾不息,在黄土高原上,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宛如一座精神灯塔,照亮着民族记忆的航道。在这座承载千年文明的殿堂里,有这样一群特殊的“摆渡人”——他们手持知识的船桨,用声音搭建起历史与现实的桥梁,让每一位来访者都能触摸到黄河文化滚烫的脉搏。今天,让我们推开聚光灯背后的幕布,探寻那些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



知识的朝圣之路:在万卷典籍中寻觅文明密码


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的展陈体系堪称一部综合的黄河文化百科全书。从仰韶彩陶上神秘的纹路图腾,到商周青铜器上斑驳的铭文,从黄河古渡口的纤夫号子,到当代治黄工程的智慧结晶,四大主题展厅犹如四扇时空之门,串联起黄河流域几千年的文明长卷。对于讲解员而言,这里的每一件文物都是打开历史的钥匙,而他们的使命,就是破译这些密码并传递给每一位观众。

00后讲解员张南南为了能给游客呈现精彩讲解,背后付出了诸多努力。馆内三千多件展品,每一件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都需要他烂熟于心。像何尊,这一承载着“最早的中国”含义的珍贵文物,其铭文背后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张南南不仅要深入理解,更要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达给游客。这背后,是无数个日夜对资料的钻研,对历史的反复揣摩。

讲解员们不仅要熟悉文物知识,还要掌握丰富的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为了了解黄河流域的历史变迁,他们研读大量史书;为了知晓沿黄九省区的民俗风情,他们查阅资料、走访民间。只有这样深厚的知识储备,才能在讲解时游刃有余,满足游客们各种各样的提问。


图片
图片


图片



艺术的淬炼之旅:让历史在声音中“活”过来


讲解,不仅仅是知识的传达,更是一门艺术。为了让游客更好地感受黄河文化的魅力,讲解员们在讲解技巧上不断修炼。

从发音、语调,到肢体语言、眼神交流,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发音要标准,语言要规范,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在语言组织和表达上,他们力求做到观点鲜明,内容准确,言简意赅,系统完整。同时,为了让讲解更具吸引力,他们会史物结合,注意声调节奏,追求有亲和力、声情并茂的讲解效果。

在讲解过程中,讲解员们还会根据不同观众的特点,因人施讲。面对学生群体,他们会采用更加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语言,多穿插一些小故事,激发孩子们的兴趣;面对专业学者,他们则会在讲解中融入更多的学术研究成果和专业知识,进行深入的交流探讨。

在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的展厅里,李雨萌独创的“情境代入法”独具魅力。在讲解佳县民歌《黄河船夫曲》时,她瞬间化身为黄河故事的讲述者。只见她忽而压低嗓音模仿纤夫们低沉的号子,随着"嘿哟、嘿哟"的节奏起伏,仿佛能看见烈日下纤夫们弓着背、拉着纤绳在河滩上艰难前行;转眼间,她又用清亮悠扬的唱腔,生动演绎出沿岸居民充满生活气息的对话,将黄河岸边的岁月图景鲜活地展现在观众眼前。



图片



图片




薪火相传的力量:红领巾讲解员的成长诗篇


在博物馆流动的人潮中,总有一群身着黄马甲、佩戴红领巾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这些平均年龄只有十多岁的小讲解员,正用稚嫩的声音讲述着最厚重的文明。

在节假日期间,这些小讲解员们正式“上岗”。博物馆为他们精心设计“分段式讲解”方案,针对不同主题展厅,为他们定制专属讲稿。为了能做好讲解,他们付出了很多努力。博物馆的专业讲解员会带他们学习黄河流域的历史脉络、文物知识,还传授讲解技巧、礼仪规范以及应急处理能力等多方面知识。这些小讲解员们利用课余时间,不断地练习,背讲解词,纠正发音和动作。他们用童声传递着黄河文化,成为了博物馆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也让黄河文化的传承有了更鲜活的力量。

这些小讲解员的成长,也带动了家庭和学校对黄河文化的关注。许多家长陪着孩子一起学习,有的学校还将博物馆作为第二课堂。红领巾讲解员们就像撒在三秦大地上的文化种子,在稚嫩的心田里孕育着文明的新芽。







红领巾讲解员

图片
图片




永不落幕的坚守:在平凡中书写文化担当


在讲解员光鲜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艰辛。每天站立讲解8小时以上,周末节假日反而更加忙碌,遇到大型接待任务时,常常需要连续奋战数周。但他们从未有过怨言,因为他们深知,自己手中传递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文化的火种。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博物馆上演。无论是寒冬酷暑,还是节庆假日,讲解员们始终坚守岗位,用专业与热忱诠释着文化工作者的担当。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正是这份平凡中的坚守,让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每一位走进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的游客或许记不住讲解员的名字,但那些关于黄河的故事,一定会深深印刻在脑海中。而这正是讲解员们最希望看到的。 


图片



黄河奔腾不息,文明永续传承。在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讲解员们用声音筑起文化的桥梁,用坚守点亮文明的灯塔。他们是历史的解读者,是文化的传播者,更是文明的守护者。未来,他们也将继续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讲好黄河故事,传承黄河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黄河,热爱黄河。



供稿:李贝贝
编辑:魏博文
审核:薛晓华